1.?浮脈:?輕取即得,重按稍減而不空,舉之有余,按之不足。

特征:脈管的搏動在皮下較淺表的部位,即位于皮下淺層,輕取即得,按之稍減而不空。
意義:一般見于表證,亦見于虛陽浮越證。
?
2.?沉脈:?輕取不應,重按始得,舉之不足,按之有余。

特征:脈管搏動部位在皮肉之下靠近筋骨之處,因此用輕指力按觸不能察覺,用中等指力按觸搏動也不明顯,只有用重指力按到筋骨間才能感覺到脈搏的明顯跳動。
意義:多見于里證,有力為里實證;無力為里虛證。亦可見于正常人。
?
3.遲脈:?脈來遲慢,一息不足四至(相當于每分鐘脈搏60次以下)。

特征:脈管搏動的頻率小于正常脈率。
意義:多見于寒證,遲而有力為實寒;遲而無力為虛寒。亦見于邪熱結聚之實熱證。
?
4、數脈:?買來急促,一息五至以上而不滿七至(每分鐘90-120次之間)。

特征:脈率較正常為快,比疾脈慢。
意義:多見于熱證,亦見于里虛證。
?
5.?虛脈:?三部脈舉之無力,按之空豁,應指松軟。異食無力脈象的總稱。

特征:脈搏搏動力量軟弱,寸、關、尺三部,浮、中、沉三候均無力。
意義:見于虛證,多為氣血兩虛。
?
6.?實脈:?三部脈充實有力,其勢來去皆盛。亦為有力脈象的總稱。

特征:脈搏搏動力量強,寸、關、尺三部,浮、中、沉三候均有力量,脈管寬大。
意義:見于實證、亦見于常人。
?
7.?洪脈:?脈體寬大,充實有力,來盛去衰,狀若波濤洶涌。

特征:脈體寬大,搏動部位淺表,指下有力。
意義:多見于陽明氣分熱盛。
?
8.?細脈?:脈細如線,但應指明顯。

特征:脈道狹小,指下尋之往來如線,但按之不絕,應指起落明顯。
?
9.?滑脈:?往來流利,應指圓滑,如盤走珠。

特征:脈搏形態應指圓滑,如同圓珠流暢地由尺部向寸部滾動,浮、中、沉取可感覺到。
意義:多見于痰濕、食積和實熱等病證。亦是青壯年的常脈,婦女的孕脈。
?
10.?澀脈:?形細而行遲,往來艱澀不暢,脈勢不均。

特征:脈形較細,脈勢滯澀不暢,如“輕刀刮竹”;至數較緩而不勻,脈力大小亦不均,呈三五不調之狀。
意義:多見于氣滯、血瘀和精傷、血少。
?
11.?弦脈:?端直以長,如按琴弦。

特征:脈形端直而似長,脈勢較強,脈道較硬,切脈時有挺然指下、直起直落的感覺。
意義:多見于肝膽病、疼痛。痰飲等,或為胃氣衰敗者。亦見于老年健康患者。
?
12.?緊脈:?繃急彈指,狀如牽繩轉索。

特征:脈勢緊張有力,堅搏抗指,脈管的緊張度、力度均比弦脈高,其指感比弦脈更加繃急有力,且有旋轉絞動或左右彈指的感覺,但脈體較弦脈柔軟。
意義:多見于實寒證、疼痛和食積等。
?
13.?緩脈:(1)平緩脈 脈來和緩,一息四至(每分鐘60-70次),應指均勻,脈有胃氣的一種表現,稱為平緩脈,多見于正常人。(2)病緩脈 脈來怠緩無力,弛縱不鼓的病脈。

14.?濡脈:?浮細無力而軟。

特征:位浮、形細、勢軟。其脈管搏動的部位在淺層,形細而軟,如絮浮水,輕取即得,重按不顯。
意義:多見于虛證或濕困。
?
15、弱脈:?沉細無力而軟。

特征:位沉、形細、勢軟。由于脈管細小不充盈,其搏動部位在皮肉之下靠近筋骨處,指下感到細而無力。
?
16.?微脈:?極細極軟,按之欲絕,若有若無。

特征:脈形極細小,脈勢極軟弱,以致輕取不見,重按起落不明顯,似有似無。
意義:多見于氣血大虛,陽氣衰微。
?
17.?結脈:?脈來緩慢,時有中止,止無定數。

特征:脈來遲緩,脈律不齊,有不規則的歇止。
意義:多見于陰盛氣結、寒痰血瘀,亦可見于氣血虛衰。
?
18.?促脈:?脈來數而一止,止無定數。

特征:脈率較快且有不規則的歇止。歇止的時間較長,脈勢較軟弱。
意義:多見于陽盛實熱、氣血痰食停滯;亦見于臟器衰敗。
?
19、代脈:?脈來一止,止有定數,良久方還。

特征:脈律不齊,表現為有規則的歇止。歇止的時間較長,脈勢較軟弱。
意義:多見于臟氣衰微、疼痛、驚恐、跌撲損傷等病證。
?
20.?散脈 :浮取散漫,中候似無,沉取不應,伴節律不齊或脈力不勻。

特征:浮取散漫,中取似無,沉取不應,并常伴有脈動不規則,時快時慢而不勻(但無明顯歇止)?;蛎}力往來不一致。
意義:多見于元氣離散,臟腑精氣衰敗,尤其是心、腎之氣將絕的危重病證。
?
21.?芤脈:?浮大中空,如按蔥管。

特征:浮大而軟,按之上下或兩邊實而中間空。說明芤脈位偏浮、形大、勢軟而中空。
?
22.?革脈:?浮而搏指,中空外堅,如按鼓皮。

特征:浮取感覺脈管搏動的范圍較大而且較硬,有搏指感,但重按則乏力,有豁然而空之感,因而恰似以指按壓鼓皮上的外急內空之狀。
意義:多見于亡血、失精、半產、漏下等病證。
?
23.?伏脈:?重按推筋著骨始得,甚則暫付而不顯。

特征:脈管搏動的部位比沉脈更深,飲伏于筋下,附著于骨上。因此,診脈是浮取、中取均不見,需用重指力直接按至骨上,然后推動筋肉才能觸到脈動,甚至伏而不見。
意義:常見于邪閉、厥病和痛極的病人。
?
24.?牢脈:?沉取實大弦長,堅牢不移。

征:脈位沉長,脈勢實大而弦。牢脈輕取、中取均不應,沉取始得,但搏動有力,勢大形長,為沉、弦、大、實、長五種脈象的復合脈。
意義:多見于陰寒內盛,疝氣癥積之實證。
?
25.?疾脈:?脈來急疾,一息七八至(每分鐘121次以上)。

特征:脈率比數脈更快。
意義:多見于陽極陰竭,元氣欲脫之證。
?
26.?長脈:?首尾端直,超過本位。

?特征:脈搏的搏動范圍較長,超過寸、關、尺三部。
意義:常見于陽證、熱證、實證,亦可見于平人。
?
27.?短脈:?首位俱短,常只顯于關部,而在寸尺兩部多不顯。

特征:脈搏搏動的范圍短小,脈體不如平脈之長,脈動不滿本位,多在關部應指較明顯,而尺部常不能觸及。
意義:多見于氣虛或氣郁。
?
28.?動脈:?見于關部,滑數有力。

特征:具有短、滑、數三種脈象的特點,其脈搏搏動部位在關部明顯,應指如豆粒動搖。
意義:常見于驚恐、疼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