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醫聯體解決方案
![中醫醫聯體解決方案 中醫醫聯體解決方案]()
一、項目背景
1.1政策背景
中醫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自2015年起,我國大力推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無論是國家級戰略《“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
2010年)》、《關于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的落地實施,都明確中醫藥事業的重要地位和發展方針。
習近平總書記與李克強總理多次提到健康中國戰略,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深化中醫醫療與互聯網融合,健全“互聯網+醫療健康”標準體系。區域醫療聯合體系(以下簡稱“醫聯體')則是健康中國戰略實施的基礎,更好地發揮三級醫院專業技術優勢及帶頭作用,加強基層衛生機構能力建設,構建分級診療、急慢分治、雙向轉診的診療模式。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中不但要求了所有三級醫院要進行醫聯體建設,也同時提出要形成多種形式的醫聯體組織模式,并明確了建設“縣域醫共體”和“??漆t聯體”的要求。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的通知》,明確提出鼓勵有條件的縣級中醫醫院牽頭組建醫共體。近期發布的《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評價指南(2019年版)》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能力評價指南(2019年版)》中又明確了“中醫綜合服務區”“中藥房”和“中醫四診設備”等中醫服務能力方面的硬件配置要求。但基層醫院缺少中醫醫生和較弱的中醫服務能力卻成了重要的短板。而建立以中醫院牽頭的緊密合作的中醫醫共體成為唯一解決方案。
1.2天中依脈簡介
天中依脈集團成立于2009年,現擁有天津市天中依脈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與依脈人工智能醫療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兩家全資子公司。是我國最早進行中醫客觀化研究的企業,設計開發的脈象儀,舌象儀等產品獲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診療設備2011版第一批推薦品目。
公司研發團隊以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中科院、美國NIH等高校實驗室為依托,致力于利用人工智能開展中醫智能診療的研發。并擁有多項國家專利,軟件著作權等知識產權,曾獲得中國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與國內多所知名研究機構合作共同承擔了國家973項目,國家十二五支撐項目,國家自然基金項目等重大項目,作為ISO/TC249國際標準工作組核心成員之一,參與了中醫診斷儀器國際以及國家行業標準的制定。
為助力健康中國,響應“互聯網+醫療健康”號召,公司與中國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簽署《華為云解決方案伙伴計劃》,成為華為公司認證服務解決方案伙伴,助力中醫藥信息化發展。
二、智云中醫醫聯體方案簡介
1.項目概述
項目以區域龍頭醫院或者衛計委為主導,以智云中醫Al云腦為橋梁打通區域內醫療機構信息聯動壁壘,以人工智能、基于深度學習的大數據分析及物聯網等技術為基礎,建立客觀化、數據化、標準化、現代化的中醫醫療聯合體。
2.項目目標
1)依托智能中醫診斷設備、智云中醫Al云腦系統及中醫信息系統的協同工作,
建立中醫藥健康管理閉環系統,提高基層對于常見疾病及慢病管理的把控。
2)在實現急慢分治、雙向轉診的同時,落實可追溯的區域全民中醫標準化健康檔案并實現家庭-社區-醫院中醫客觀信息互通。
3)以中醫客觀化大數據采集為基礎,構建基于深度學習的大數據挖掘中醫云腦,為中醫客觀化數據研究、重癥診療、中醫傳承奠定基礎。
3.智云中醫醫聯體整體架構
基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區域中醫預防保健服務工作指南》對各主管部門及醫療機構的職責要求,縣級智云中醫醫聯體建設思路如下:
1)建立以縣級中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的縣鄉一體化管理模式。達到人才共享、技術支持、檢查互認、處方流動、上下轉診、服務銜接。
2)智云中醫Al云腦通過各級中醫信息管理系統構建各級醫療機構中醫客觀化信息獲取-辨證-干預-服務完整的中醫藥健康管理閉環。
3)以各級醫療機構的中醫信息管理系統為基礎,智云中醫Al云腦為核心,探究中醫客觀信息在常見疾病及重癥間潛在特質與規律,不斷優化臨床輔助決策并兼顧區域內中醫人才的培養。
4.中醫醫聯體具體實施方案
以區域內某醫療機構為例,智云中醫Al云腦與該機構中醫信息管理系統進行信息的交互,由中醫信息管理系統完成中醫健康管理服務的功能執行